- 你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鐵拳”行動 曝光臺
- 護民生 保安全 反欺詐
——各地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紀實 -
發布時間:2024-09-05 16:06????
信息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近期,上海、福建、山東、內蒙古、廣東、遼寧等地市場監管部門突出“保安全”和“反欺詐”兩個主題,部署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性大、輿論高度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依法查處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違法行為,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上海:查處非法買賣認證證書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民生領域相關違法案件4301件,62件涉嫌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線索,對上海久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海智會企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買賣認證證書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經查,上海海智會企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在2023年5月至6月期間,偽造了三張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國際版)認證證書,分別售賣給上海久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上海廷勝電氣有限公司、無錫市泉城不銹鋼有限公司三家企業。案件調查期間,執法人員同時發現上海智圣認證有限公司為上海賀珞船舶設備有限公司出具虛假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國際版)認證證書。執法人員通過查詢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對上海海智會企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智圣認證有限公司進行認證機構查詢,未查詢到任何信息;對涉案認證證書進行證書編號查詢,也未查詢到任何信息。上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第五條的規定,普陀區市場監管局依法責令當事人改正,并作出罰款12萬元的行政處罰。
質量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被譽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非法買賣虛假認證證書等違法行為嚴重破壞認證行業的權威性與公信力。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以查辦一起非法購買國際版虛假認證證書的違法案件為切入點,深挖案件線索,形成系列案,對非法賣證及買證的當事人一并予以處理,并將案件調查中發現的6家外省市企業非法買賣認證證書的違法線索依法移送至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實現了對非法買賣認證證書上下游全鏈條打擊,起到良好的震懾效果,有力維護了認證市場秩序。
福建:查處未按要求對電梯進行維保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聚焦民生熱點,查處了一批特種設備安全、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計量器具等案件,其中南平市建陽區市場監管局查辦的當事人未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對電梯進行維保違法行為案廣受關注。
2024年1月10日,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南平市華泰機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未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電梯維保的違法行為作出沒收違法所得540元,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3年10月7日,建陽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建陽區寶山街道某公館使用的電梯進行檢查,現場發現該小區使用的4臺電梯已超過維保期限,電梯轎廂內張貼的電梯維保公示卡顯示維保記錄和使用單位安全管理人員最近一次簽名的時間為2023年9月13日,已超過半月維保期限。經查,當事人未按照《電梯維護保養規則》(TSG T5002-2017)對建陽區寶山街道某公館4臺電梯進行半月一次的維護保養,其間該4臺電梯正常使用。經計算,其違法所得共計540元。
當事人未按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電梯進行維護保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建陽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當事人改正,并作出行政處罰。
電梯是群眾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特種設備之一,定期維護保養對于保障電梯安全運行、預防安全事故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本案中,當事人未按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電梯進行維護保養的行為,增加了電梯使用環節的安全隱患。執法人員在案件查辦過程中,要求當事人按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電梯進行維護保養,通過嚴把特種設備安全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山東:查處電動自行車領域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持續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加大對電動自行車領域違法行為等案件的查處力度。
2024年4月1日,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岱岳區夏張鎮康三摩托車行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的行為,作出沒收不合格“小刀”牌電動自行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3年11月25日,岱岳區市場監管局對夏張鎮康三摩托車行銷售的“小刀”牌電動自行車進行抽樣檢查,經檢驗,車速限制、整車質量、蓄電池防篡改項目不符合GB 17761-2018要求,判定為不合格。當事人收到不合格檢測報告后提出復檢申請,復檢后,結果仍為不合格。經查,上述涉案產品貨值金額共4000元,未銷售。岱岳區夏張鎮康三摩托車行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岱岳區市場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并將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標準的電動自行車違法線索予以通報。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引起的交通及火災事故頻發,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會給道路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對電動自行車經營商戶的教育及違法行為的查處,有力地震懾了不法經營者,進一步督促電動自行車經營商戶落實主體責任,規范電動自行車市場經營秩序,強化流通領域電動自行車質量監管,有效防范電動自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表明了市場監管部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對電動自行車領域違法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的決心。
內蒙古:查處銷售假冒牛肉干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積極作為,持續將食品安全納入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嚴厲打擊相關違法行為,全力守護食品安全。
2024年4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對嘉興小吾商貿有限公司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沒收生產工具、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沒款合計9.5萬元的行政處罰并將其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在網上監測發現,當事人網店涉嫌銷售假冒牛肉干。該局從當事人網店購買了牛肉干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含有豬源性成分、鴨源性成分、雞源性成分,當事人涉嫌銷售假冒牛肉干。經查,當事人從呼和浩特市美通市場購進豬肉干,從網上購進標有“內蒙古風干牛肉”塑料包裝袋,用切割機將豬肉干切段、稱重后重新包裝,貼上假冒他人廠名、廠址的食品標簽,在網上銷售。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構成以假充真,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銷售假冒牛肉干的違法行為。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一些不良商家用價格相對便宜的豬肉、鴨肉等冒充牛肉制品牟取暴利。此類假牛肉制品通常出現在牛肉干、牛肉卷、牛肉丸、燒烤食材等產品中,加入牛肉味調味料后達到口味混淆的效果,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不法分子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更容易掩蓋產品真實品質,嚴重擾亂當地的旅游市場健康發展和食品安全監管秩序。本案的查處對牛肉干行業起到震懾作用,有效地凈化了營商環境。該案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渠道購買食品時,要充分了解商品品牌、成分、口碑評價等,如遭受欺詐要及時保存證據,依法投訴,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廣東:查處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行為
今年以來,廣東省各地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聚焦服務發展、民生福祉,深入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2024年5月,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對廣州某化妝品有限公司經營添加藥品的食品及未查驗食品供貨者的資質、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明或者其他合格證明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警告、沒收添加藥品的食品、罰款650萬元以及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根據舉報線索,廣州某化妝品有限公司涉嫌銷售添加藥品的“葡萄硬質糖果”。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進行現場檢查,在其倉庫發現“葡萄硬質糖果”208包共計124800顆。經核實,當事人在采購時未準確查驗食品供貨者資質、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明或者其他合格證明等,采購金額共計24.96萬元,上述產品尚未銷售。經廣州質檢院檢驗,上述產品他達拉非項目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檢驗結論為不合格。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條、第五十三條的規定,白云區市場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六)項、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國家嚴令禁止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本案當事人經營添加藥品的食品貨值高達24.96萬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調查處罰,極大地震懾了違法分子,用法律武器捍衛了人民群眾利益,實現了處罰一家、警示一片的效果。
遼寧:查處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產品的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遼寧省市場監管部門聚焦民生領域關系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點商品、重點行業,切實加大執法力度,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
2024年3月,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市場監管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甘井子區某建材五金商店存在銷售不符合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液化氣調壓器問題。經查,當事人銷售的液化石油氣中壓閥、瓶裝液化石油氣中壓閥、瓶裝液化氣調壓器未封固可調節設定狀態,不符合GB35844-2018標準要求,構成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產品的違法行為。
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接到甘井子區市場監管局案件線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沒收液化石油氣中壓閥 5個、瓶裝液化石油氣中壓閥4個、瓶裝液化氣調壓器6個,并處貨值金額一倍罰款的行政處罰。
燃氣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消費者使用不合格的液化氣調壓器,易造成燃氣泄漏,容易引發火災、爆炸等事故。市場監管部門通過依法嚴肅處理此類違法行為,對燃氣相關產品經營者起到警示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