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貴州市場監管部門切實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以“護民生”為中心,突出“保安全”和“反欺詐”兩個主題,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性大、社會輿論關注的違法活動,綜合運用市場監管工具箱,實施有力打擊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化解和防范市場風險,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4年9月底,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民生領域案件8599件,移送司法機關56件,涉案總值4771.48萬元。現將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案例一:盤州市市場監管局查處貴州某集團盤州某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經營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案
2024年5月27日,接盤州市某鄉鎮某小學和同鄉鎮的另一小學食堂管理負責人反映線索:當事人貴州某集團盤州某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經營配送的492.84斤豬肉存在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情況。經市場監管部門、教育部門、屬地鄉鎮、屬地村居工作人員現場對上述鮮豬肉進行仔細觀察和辨識,并經當事人派員確認因長距離運輸、疊堆碼放等原因,上述鮮豬肉存在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事實。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六項的規定,構成經營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的違法行為,盤州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二:息烽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息烽某某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未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案
2024年3月14日,息烽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當事人息烽某某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當事人作為“美 團”平臺經營者,未對入網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資質審查,導致無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主體在當事人平臺從事餐飲外賣活動。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未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的違法行為,息烽縣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三:萬山區市場監管局查處萬山區某老板牛肉粉館經營摻假摻雜食品案
2024年5月10日,萬山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萬山區某老板牛肉粉館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對該店經營的熟牛肉進行抽樣送檢;2024年5月20日收到檢測報告顯示,被檢樣品熟牛肉未檢出牛源性成分,檢出豬源性成分。經查,當事人在餐飲經營中用豬肉冒充牛肉加工成“熟牛肉”放在牛肉粉中進行銷售,銷售金額19萬元,違法所得9.6萬元。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構成經營摻雜摻假食品的違法行為,萬山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并將當事人涉嫌犯罪的行為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案例四:思南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思南縣某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未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案
2024年4月22日,思南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開展餐飲第三方網絡平臺監督檢查行動,發現當事人思南縣某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經營的“美 團”平臺上有部分食品經營者無食品經營許可證。經查,當事人于2023年12月4日與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由當事人獨立負責思南縣的美 團外賣業務。2024年3月,當事人未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導致2家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主體入駐“美 團”平臺從事餐飲外賣服務。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構成未審查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的違法行為,思南縣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五:凱里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湖南某百貨有限公司凱里五分店過度包裝案
2024年2月22日,凱里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當事人湖南某百貨有限公司凱里五分店開展執法檢查,發現當事人銷售的“鐵觀音”烏龍茶(凈含量272g、最小包裝8g/袋)、“湄潭翠芽”綠茶(凈含量200g、最小包裝5g/袋)涉嫌包裝空隙率不符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要求。經查,鐵觀音(烏龍茶)空隙率為62.71%,湄潭翠芽(綠茶)空隙率為74.78%,均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構成過度包裝的違法行為。凱里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六:黔南州市場監管局查處貴州某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過度包裝案
黔南州市場監管局在開展茶葉過度包裝專項網絡監測中,發現當事人貴州某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銷售的“都勻毛尖”(凈含量:250g〔125g×2罐〕)涉嫌存在過度包裝行為。經查,當事人在抖音店鋪銷售的“都勻毛尖綠茶+紅茶”套裝(綠茶125g+紅茶80g)包裝尺寸經抽樣檢驗,不符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要求。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構成過度包裝的違法行為,黔南州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