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以務實作風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關切問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于軍: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場監管總局專題新聞發布會。本次發布會的主題是:以務實作風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關切問題。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抓住“民生”這個中心,圍繞社會關切,采取一系列務實舉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近期,市場監管總局聚焦校園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會同有關部門部署開展了解決人民群眾關切問題的“五項行動”,集中整治民生領域痛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便于大家了解“五項行動”的部署和進展情況,我們邀請到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蒲淳先生介紹有關情況。同時,我們還邀請到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副司長王勝利先生、食品生產司副司長黃敏女士、食品經營司司長樊紅平先生、特種設備局副局長周亮先生、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先生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日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等新聞媒體的朋友。在此,我謹代表市場監管總局對各位關心市場監管工作的媒體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首先,請蒲局長向大家發布相關工作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蒲淳: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市場監管總局向大家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市場監管工作的核心理念是“監管為民”,最重要的任務是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近期,市場監管總局認真分析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出現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針對性舉措,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部署開展了解決人民群眾關切問題的“五項行動”。這“五項行動”分別是: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解決人民群眾“關鍵小事”整治行動。
從目前情況看,這些行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2024年6月15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計立案查處違法案件32738起,查處違法違規行為96543個,懲處和問責違法違規人員373人,移送公安機關違法案件159起。
在這里,我還要著重強調的是,4月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開展了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市場監管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果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有問題不解決、有責任不落實,這就是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因此,市場監管總局堅決主動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部署要求落實到“五項行動”的全過程。我們要求在“五項行動”中,把“對監管的監管、對檢查的檢查”作為專項行動的重點。對發現的漠視群眾利益、監管責任懸空、安全檢查流于形式等問題,絕不護短、絕不遮丑,堅決采取有力有效糾治措施。目前這些措施也取得了明顯階段性成效,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監管措施進一步強化,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下面,關于“五項行動”的具體情況,歡迎記者朋友們提問。
謝謝大家。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于軍:謝謝蒲局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我們注意到,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去年12月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有很多階段性進展,請介紹一下目前總體工作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司長樊紅平:謝謝您的提問。校園食品安全事關2.93億在校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供餐體量大、經營形式多樣、責任主體多元、社會關注程度高等特點。市場監管總局一直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去年12月份,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部署開展了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通過強化監管執法,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完善標準規范,落實學校、屬地、行業和監管等各方責任,取得一系列進展。
一是糾治一批違法行為,消除一些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在專項行動中,各地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萬余件、責令整改5萬余家、罰沒金額1092萬元、懲處和問責違法違規人員255人。同時,公布典型案例1357起,有力震懾違法違規行為,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
二是出臺一批制度標準,強化從業人員管理和規范操作。如,江蘇探索建立“陽光食堂”信息化平臺,實現大宗食材信息可查、來源可溯。湖北制定《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指南》,規范整個工作流程。山東出臺《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辦法》,對學校食堂開展信用監管。河北印發《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承諾書》,從業人員對照承諾、約束行為。
三是形成一套壓實各方責任的工作方法。專項行動中,市場監管總局先部署各地開展省內自查,然后組織跨省互查,在此基礎上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組成聯合督查組進行監督抽查。通過“三查聯動”的工作方式,有效督促各方落實校園食品安全責任。
中國市場監管報:此次專項整治中,還發現了哪些突出問題?下一步有哪些針對性的部署安排?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司長樊紅平:謝謝您的提問。專項整治盡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進展,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但必須認識到,校園食品安全整體水平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與各位家長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在檢查中發現,有些學校食堂還存在基礎設施設備配備不到位、大宗食材采購不規范、承包經營的學校食堂“以包代管”、食品安全制度沒有落地落細等問題,需要我們繼續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堅決糾治違法違規問題。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6月18日在青海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重要指示精神,重點在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嚴把校園食品安全主體的準入關。嚴格落實新修訂的《食品經營許可審查通則》,從嚴審查學校食堂及其承包企業的食品經營許可。學校食堂應在其許可證上單獨標注其類別,承包經營的,還應當標注承包經營企業名稱。承包經營企業應在學校食堂所在地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學校食堂及其承包企業均應配備專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企業不得承包學校食堂。
二是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對中小學食堂實施拉網式全覆蓋檢查。對能夠立行立改的食品安全隱患,立即責令整改到位;對需要增加病媒生物防制設施、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設備,以及需要配齊和改造其他硬件的,要充分利用暑假窗口期限時整改。對學校食堂使用來源不清、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及原料等行為“零容忍”,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并通報教育和紀檢監察部門。
三是嚴肅查處并曝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對校園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公開曝光典型案例,以案促治,警示震懾從業人員操作不規范、食品安全制度不落實等行為。同時,也歡迎廣大師生和家長共同監督,隨時反映問題線索。
四是健全校園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總結地方成熟經驗和管用做法,指導各地不斷完善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制度機制,嚴格落實各方責任,提高校園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監管效能,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的解決人民群眾“關鍵小事”整治行動,將電子計價秤作為整治的重點,請問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謝謝您的提問。市場監管總局始終將電子計價秤計量監管作為民生計量工作的重點,堅決打擊利用電子計價秤作弊、“缺斤短兩”等違法行為。
一是部署開展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結合《市場監管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方案》要求,5月16日,制定印發《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的通知》。截至6月中旬,全國市場監管執法稽查部門共查處電子計價秤計量違法行為4870件,查處不合格電子計價秤11327臺(件),查處制造與型式批準不一致產品行為15件,查處從事銷售、改裝作弊秤等違法行為115件,整治工作初見成效。
二是加強重點時間節點計量監管。部署加強端午節及中高考期間重點商品服務計量監管,并在風景旅游區、商業區、機場、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區域,對經營者使用作弊秤缺斤短兩的計量違法行為實施重點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三是持續推進計量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制修訂。積極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強化民生計量監管,壓實集貿市場主辦者主體責任。組織全國衡器計量技術委員會和有關專家研究推進電子計價秤型式評價大綱和檢定規程制修訂,進一步提升電子計價秤防作弊要求。
當前,電子計價秤監管也還面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計量法律法規體系亟待完善。現行計量法對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低,缺乏對市場主辦者的責任規范,急需修訂。
二是防作弊技術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現行有關電子計價秤的計量技術規范對計量作弊鑒別測試、軟件監管的相關規定還有欠缺,難以應對不斷升級的計量作弊手段,對判定軟件作弊行為的支撐還不夠。
三是基層計量監管力量薄弱。電子計價秤量大面廣,而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和計量技術機構力量不足,急需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深化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強化監管能力支撐,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電子計價秤計量監管的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切實提高監管效能。謝謝!
央廣網:在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中,請問市場監管部門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司副司長黃敏:謝謝您的提問。我國是全球肉類生產、消費第一大國,肉類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近年來,我國肉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但一些地區肉類產品違法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今年4月,國務院食安辦、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部署開展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并將專項行動納入市場監管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著力保障肉類產品質量安全。
一是加強風險排查,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入排查梳理監督檢查、抽檢監測和群眾投訴反映的肉類產品風險隱患,嚴厲查處肉類產品違法犯罪案件。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行政執法立案2312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48件,追究責任118人,打擊來源不明、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肉品案件542件,打擊假冒牛(羊、驢)肉及其制品違法案件241件。
二是堅持刀刃向內,堅決糾治監管不力。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查找監管措施不完善問題133個,監管責任不落實問題88個,安全隱患排查流于形式問題42個。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赴地方開展專項調研,查找肉制品生產經營主體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調研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督促指導地方堅決糾治專項整治“寬松虛軟”問題。
三是強化部門聯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會同公安、農業農村等部門建立健全部門間的線索通報、風險交流、調查取證、涉案物品處置等長效機制,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采取成立專班、共同辦案等方式,聯合執法,做到信息互通、證據共用,有效提高執法的協同性和部門聯動合力。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督促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農業農村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對違法違規行為一查到底,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全鏈條監管長效機制。
中國網:在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請問市場監管總局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局副局長周亮:謝謝您的提問。燃氣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場監管總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城鎮燃氣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安全第一、系統治理,標本兼治、多措并舉,“大起底”排查整治市場監管領域城鎮燃氣安全風險隱患。
一是統籌協調推進。市場監管總局成立燃氣工作專班,建立每周工作例會、雙周調度、月度典型案例曝光等工作機制。總局負責同志帶隊對地方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相關司局采取“四不兩直”、明查暗訪方式開展執法調研。
二是強化監督檢查。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燃氣氣瓶充裝單位13364家次、檢驗機構715家次,吊銷5家充裝單位許可證、3家檢驗機構核準證。移送報廢氣瓶23.68萬只,清除“氣液雙相”氣瓶轉換接頭13.62萬個。
三是嚴查嚴辦違法違規案件。市場監管部門共立案查辦違法案件8880件,查辦重大案件198起,移送司法機關84件,沒收產品52379件,罰沒金額6907萬元,責令停產停業338家,懲治違法人員225人。
四是發揮價格、網絡交易和信用監管作用。開展燃氣接入工程安裝價格收費檢查,依法處罰5家違法違規的燃氣企業并責令退費。向主要電商平臺下發工作提示,攔截下架違規燃氣器具近7.5萬件。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增設“城鎮燃氣安全信息公示專區”,公示2746條行政處罰信息,將70戶經營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五是加強宣傳培訓。配合有關部門在中央黨校開展全國燃氣領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集中培訓。協調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瓶裝液化石油氣質量安全監管的措施,播出特種設備安全公益廣告,發布風險消費提示20余期。通過《中國質量報》燃氣安全專欄刊發稿件22期。
六是完善法規標準。修訂《特種設備生產和充裝單位許可規則》,發布《液化石油氣鋼瓶》《液化石油氣瓶閥》等7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不斷完善燃氣相關法規標準。
城鎮燃氣安全涉及多環節、多領域、多部門,需要統籌協調、多元共治。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立足自身職能職責,推進城鎮燃氣安全標本兼治,鞏固提升集中攻堅階段成果,持續完善制度標準規范,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氣瓶信息追溯管理,建立健全城鎮燃氣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中國城市報:燃氣用具產品質量安全是城鎮燃氣安全的關鍵環節,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在燃氣專項整治行動中采取了哪些舉措來保障燃氣用具產品的質量安全?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副司長王勝利:謝謝您的提問。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燃氣用具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國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燃氣用具質量安全問題,市場監管總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推進燃氣用具相關標準制修訂。于2024年4月29日發布了商用燃氣燃燒器具,燃氣用具連接用金屬包覆軟管、不銹鋼波紋軟管及橡膠復合軟管,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等5項強制性國家標準。
二是切實加強燃氣用具準入管理。2024年,將商用燃氣燃燒器具、可燃氣體探測器等產品納入CCC認證,并對瓶裝液化石油氣調壓器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前,正在有序開展將燃氣緊急切斷閥、連接軟管納入CCC認證的有關工作。
三是持續發揮監督抽查“利劍”作用。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對燃氣用具生產企業開展了全覆蓋抽查,同時加大流通領域抽查力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查燃氣用具1.68萬批次,發現不合格2791批次。今年已將燃氣用具列入重點監管目錄和抽查計劃,相關工作正在推進。
四是開展現場檢查和執法打假。以農村地區及城鄉接合部的批發市場、商超、五金店為重點,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有效消除風險隱患。多次組織平臺企業召開行政指導會、合規推進會,印發《關于不得在網絡平臺銷售違法燃氣用具及配件產品的通知》,組織專家團隊對平臺進行日常巡查,堅決清理網售問題燃氣具商品。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燃氣用具類案件6879件,移送公安機關47件。
五是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燃氣用具生產銷售單位全面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產品風險管控清單,督促其按要求配備質量安全總監和質量安全員,深入排查“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落實情況,消除潛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
六是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發布燃氣用具有關產品風險提示,提示用戶在選購和使用燃氣用具中的重點注意事項;制作燃氣器具質量安全知識圖解海報,要求銷售單位在明顯位置張貼。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鞏固專項整治的成果,對前期發現的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開展“回頭看”,對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和問題企業跟蹤抽查,督促企業切實整改到位,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同時,嚴格瓶裝液化石油氣調壓器生產許可證管理,推動燃氣用具質量安全追溯,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切實筑牢燃氣安全“防護墻”。
經濟日報:電動自行車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在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副司長王勝利:謝謝您的提問。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群眾關心、社會關切,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深入開展市場監管系統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全力推進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已于4月底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GB 43854—2024),并通過圖文并茂的問答方式,對該標準進行宣傳解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完成《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征求意見稿)的編制工作;正在積極推動《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和《電動自行車電氣安全要求》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工作。
(二)加強認證監管。一是推進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充電器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有關工作。二是印發2024年第2期認證有效性抽查結果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度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內的認證有效性抽查結果。三是開展2024年認證從業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啟動對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內的認證機構和電動自行車產品領域的指定實驗室開展檢查。
(三)加強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將電動自行車及其充電器和電池等相關產品納入2024年國家質量監督抽查計劃,部署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電動自行車整車及其充電電池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現已完成電動自行車整車1495批次,充電電池1145批次的抽樣檢驗工作。
(四)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和拼改裝違法行為。部署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強化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加大執法打擊力度。截至6月初,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排查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企業13.4萬家次;約談生產銷售企業1.6萬家,責令改正4220家,暫停、撤銷電動自行車CCC認證證書201張;立案查辦違法違規案件3673起,罰沒金額1550萬元,移送司法機關29起。
(五)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針對電動自行車及其充電器和電池生產銷售中的關鍵環節,制定并印發生產單位和銷售單位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督促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引導相關企業建立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
(六)加強網絡交易電動自行車和即時配送平臺監管。會同公安部、商務部、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郵政局等部門以及重點省市市場監管部門召開行政指導會,督促相關頭部電商平臺、即時配送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扎實做好自查自糾和整改工作。
(七)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行為。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收費行為的通知》,提出了嚴格明碼標價、依法加強監管等六項措施,著力讓電動自行車用戶在戶外充電能承擔、愿意用。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按照國務院要求,繼續深入推進市場監管系統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堅決把各項任務和具體措施落到實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于軍: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因為時間關系,今天我們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想了解的其他問題,請會后與新聞宣傳司聯系。
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