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年6月,隨著全省首張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電子證書在線簽發,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正式拉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的序幕。兩年來,這項惠及全省近10萬從業者的改革,不僅重塑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監管模式,更以科技創新之力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截至2025年3月,全省已有163169本電子證書投入使用,覆蓋各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操作和安全附件維修作業、特種設備焊接作業領域。
在合肥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從事壓力容器操作15年的王師傅向記者展示手機里的電子證書:“以前換證要跑好幾趟、交好幾份紙質材料,現在動動手指就能搞定。”他剛通過安徽省作業人員考試平臺完成證書線上復審,并在“皖事通”申領了電子證書,系統推送的電子證書上,個人信息、電子印章等清晰可見。
這場改革徹底重構了辦事流程。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負責人介紹,通過打通多部門、多系統的數據壁壘,構建起覆蓋考試、發證、監管的全流程數字化監管模式。申請人只需完成“線上報名—在線學習—完成考試—申領證書”"四步操作,即可在獲取證書,較傳統模式至少壓縮10天時間。
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銅業分公司施工現場,特種設備安全總監手持終端設備掃描工人電子證書二維碼:“過去核查400多張紙質證書需要近2小時,現在20分鐘就能完成全數核驗”。數據顯示,安全生產證書涉假問題系統綜合治理行動期間,通過電子證照核驗,安徽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處無證從事特種設備作業案件17件,查出無證(包含假證)作業人員38人。
數字賦能:讓安全監管“再出新招”
在六安市市場監管局的電梯智慧監管監管大屏上,全市電梯維保人員工作開展的動態信息實時跳動。“這個‘數字哨兵’系統能捕捉到多重風險信號。”六安市特設科科長演示系統功能:維保人員維保業務量嚴重超常,觸發“超量維保”預警;甚至能通過社保數據比對發現“證書掛靠”行為。
2025年3月,六安市電梯智慧監管系統通過比對作業人員電子證照,成功預警一起維保作業違規操作事件——系統監測到某電梯維保公司持證維保作業人員系統內顯示其1-2月維保電梯數超常,監管部門立即啟動區域協查機制。
“電子證書不是簡單地把紙質證照‘搬’到網上,而是重構監管生態。”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負責人強調,證書加載的多項數據維度,包括就業信息、行政處罰記錄等,形成從業人員“數字畫像”,為精準監管提供數據支撐。改革以來,全省特種設備萬臺設備死亡率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跨界融合:小證書撬動大民生?
在滁州全椒縣襄河鎮楊橋工業集中區,新入職的焊工小陳進廠區時通過皖事通完成“亮證核驗”,真正實現“持證上崗”。園區安全管理負責人表示,電子證書可以直接展示人員資質與設備類型,避免新手誤操作高風險設備。
這項改革帶來的便利正在向民生領域延伸。在淮南市住宅老舊電梯維修改造更新工程中,作業人員通過手機展示電子證書,居民可直接查看人員資質和就業記錄。“就像給電梯安全上了‘雙保險’。”住戶劉大媽滿意地說。
從層層蓋章到掃碼亮證,從人工核驗到智能監管,安徽省用一張電子證書破解了困擾特種設備領域多年的安全監管難題。這場靜悄悄的數字化革命,不僅讓十萬從業者告別了“揣著證件跑工地”的時代,更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開辟出新質生產力的生長空間。當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安全發展”的理念正在江淮大地轉化為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