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省市場監管局落實全國食安辦主任會議精神和總局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行動,重拳整治食品生產違法行為,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一、緊盯問題,持續整治。針對“兩超一非”問題,2021年至今年2月底共督辦問題線索154條、立案137件,其中非法添加案件立案23件、已移送公安案件12件。針對問題多發地區和責任部門,召開全省系統深化整治工作視頻推進會,深刻剖析企業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落實存在的問題不足。針對整治發現的問題苗頭,及時將“非法添加”專項整治整治范圍從生產環節延伸至經營環節,并將食用植物油專項整治行動延期三個月。
二、全面摸排,找準問題。針對非法添加等違法線索發現難、固定證據難、查處難等問題,通過對電商平臺等銷售終端深挖問題線索,列出問題產品和企業清單,督促屬地監管部門一查到底。組織開展人工分析排查,在拼多多、淘寶、閑魚等電商平臺,排查明示或暗示有排便、壯陽等功能的食品生產企業78家,第一時間提示屬地監管部門組織查處。委托開展問題線索搜索和風險評價,通過第三方信息公司,搜索標稱福建生產的涉嫌虛假功能宣稱的食品信息977條,通過第三方機構對蜂產品、乳制品、肉制品等138家重點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價。定向開展靶向抽檢,針對電商平臺上違法宣稱功效的壓片糖果、固體飲料、果凍等重點食品開展靶向抽檢,去年以來共專項抽檢1.26萬批次,發現121批次問題產品、48個非法添加線索,均組織嚴厲查處。
三、督察暗訪,持續高壓。組織開展不間斷督導檢查,去年以來先后派出9個督導檢查組,檢查企業53家,發現問題137條次、違法線索35條,下發整改督辦件3個,并對發現的相關問題在全省通報,有力震懾違法企業,有效傳導監管責任。組織開展非法添加問題突查暗訪,針對個別嫌疑企業白天停工、晚上生產以及在許可范圍外場所生產的特點,檢查4家食品生產企業,發現3家企業存在違法問題,其中1家已移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重點問題拉網式突查,以福州閩侯為重點,針對違法使用香精色素等問題,先后檢查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19家次,發現問題49項、違法線索3條,移交屬地監管部門查處。
四、立足長效,健全制度。以食品委托加工為重點,對固體飲料、其他飲料、壓片糖果、果凍、代用茶、蜜餞、咖啡等七類食品實施為期一年的特別風險管控,要求將委托加工信息納入企業監管檔案。建立年度“全覆蓋+有疑必檢”抽檢監測和“抽檢+檢查、監管+稽查、生產+流通”聯動監管兩項機制,對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抽檢全覆蓋、嫌疑產品100%抽檢、不合格產品100%公示并處置、發現的違法行為100%依法查處。先后修訂出臺《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福建省食品安全形勢分析和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協作暫行規定》《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知識產權)系統行政處罰大要案件掛牌督辦制度》,與省公安廳等聯合發布《福建省食品安全執法聯動工作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