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要論述精神,按照《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以風險防控和問題導向為工作指引,主動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力開展重點問題的專項治理,推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開展風險排查,強化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治理。印發《廣東省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防控工作方案》和《廣東省生產領域食品安全風險排查防控工作指引(試行)》,成立省級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防范小組。省、市、縣(區)三級分別明確重點區域和重點品種,建立“一企一檔”“一域一策”“一品一策”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其中,省局將9個重點區域和6個重點食品品種納入省級關注重點工作臺賬,各市局將本轄區內工作“三清單”報省局備案,層層壓實工作責任。針對休閑食品產業集中的揭陽地區,開展重點品種專項整治和提升行動,注銷17家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
三是開展許可重審,強化濕粉類食品風險防控。積極推動廣東省衛健委發布實施《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濕米粉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持續開展濕粉類食品專項整治和提升行動。組織對626家濕粉類食品生產單位開展全覆蓋的食品生產許可限期重新審查,清理淘汰358家,重新獲得許可企業的冷卻、包裝車間均達到30萬級,全部采用自動密封包裝。
四是開展專家診脈,精準把控食品安全突出風險。組建涵蓋32大類食品和18個專業領域共230名“診脈專家”隊伍。診脈專家根據屬地監管部門和企業在日常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檢查和風險研判,提出診脈意見和整改措施,精準幫扶企業改進日常管理。2022年,省局組織完成對26家多次抽檢不合格企業的專家脈診行動,幫助企業解決了菌落總數超標、食品添加劑使用等方面的問題。
五是開展專項整治,加強重點品種風險治理。重點治理芝麻油、菜籽油和食用植物調和油等食用油中違法添加乙基麥芽酚,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1超標,塑化劑超標,橄欖油、茶油、食用植物調和油以次充好、摻雜摻假,食用植物油標識不規范、虛假標識誤導消費者等問題。2022年,全省共檢查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517家次,檢查食用植物油小作坊3362家次,檢查發現問題生產企業134家,問題小作坊數585家,責令整改企業112家,責令整改小作坊596家,立案查處187宗,移送公安機關4宗,多次抽檢不合格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數由2020~2021年的20家下降為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