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踐行“有感服務、無感監管”新理念,探索重點領域食品生產企業信用風險分類體系建設,運用“信用+智慧”監管模式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管控。
一、聚焦風險管理,打造聚合化信用體系
一是率先構架政策體系。出臺《溫州市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及信用分類管理辦法》,明確信用檔案、風險分級管理、信用分類和監管措施、權益保護等工作內容。二是全面實施動態管理。搭建“通用+專業”評價機制,劃分A、B、C 、D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同時根據一個自然年度周期內的日常監督檢查、違法行為查處、監督抽檢不合格、不安全食品召回、輿情處置等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三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對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對象、不良失信對象、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的,符合一定條件情形的,可以申請信用修復。
二、提升監管質效,打造數字化平臺應用
一是加強綜合分析預警。開發食品生產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數字化系統,歸集食品生產企業的主體登記、行政許可、日常監督管理、監督抽檢、行政處罰、食品召回等信息,通過大數據綜合分析“精準畫像”。搭建“一企一檔”“監督檢查”“風險評價”“統計分析”等多個應用場景,設置風險預警模塊,及早發現高風險行為特征。二是打通信息系統壁壘。充分利用現有的抽檢數據庫、案件數據庫等系統應用,強化信息同步更新,打通數據堵點,實現食品生產安全監管信息全鏈條貫通,確保信息能夠全面、及時、準確掌握。三是實施閉環問題管理。全面架構覆蓋“發現問題、研判問題、解決問題、驗證成效”的閉環管理模式,對違諾失信主體將根據失信程度實施公示失信記錄、加大監管頻次、開展聯合懲戒等措施。
三、強化結果運用,打造多元化監管模式
一是強化有感服務。一方面可以通過大數據實現查詢、統計和分析功能,有效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人力、物力的耗損,破解基層食品生產監管任務和監管力量不匹配的困境。另一方面綜合應用第三方機構試點開展食品安全質量體系檢查服務,將檢查結果納入風險評價體系,積極服務企業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二是強化無感監管。根據食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結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不同風險等級食品生產企業采取差異化監管,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任務;運用智慧系統分析研判高風險行為特征,實現風險監測預警,精準落實靶向執法檢查。三是強化聯合懲戒。依據失信程度及潛在失信風險程度建立分類規則,明確20條失信懲戒措施。并將失信懲戒對象推送給市級大數據平臺,落實聯合懲戒措施,形成信用監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