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張巖、史國華、康文藝、張蘭天、王怡、馬常陽、孫勇、劉振花、習雪峰、王晨元
主要完成單位:河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河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項目簡介:項目以植物源特殊食品、日化保健品及其原料為研究對象,基于高分辨質譜等現代分析技術, 鑒別確證了600余種化合物組分,闡明了牛樟芝、金耳、秀珍菇、紫荊花等15個物種的物質基礎, 建立了195種功效成分和530余種風險物質的檢測方法。團隊建立了基于“高分辨質譜—網絡藥理學”的特定功效組分快速發掘技術,系統開展了黑種草、榴蓮皮、金針菇、秀珍菇、牛樟芝等21個物種功效作用的發掘。團隊還構建了基于“細胞模型—動物模型—工程類器官—人體試食”的體內體外相結合的特殊食品健康效應評價體系,為植物源特殊食品、日化保健品原料目錄和質量標準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基礎,為資源功能開發利用和植物源特殊食品、日化保健品的靶向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為開展特殊食品、日化保健品的功效作用和質量安全系統性評價提供了方法指導。團隊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3件、公開國家發明專利申請8件,發布國家標準6項、地方標準12項、團體標準2項,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項,發表論文116篇,其中 SCI 收錄80篇。
項目團隊
項目技術路線
項目產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