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要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作出戰略部署。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堅持“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工作總思路,緊緊圍繞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力整治重點行業領域壟斷問題,堅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為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優市場環境。
向暖:破除壟斷提升民生溫度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醫藥、建材、燃氣、供水、機動車檢測……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涉及方方面面。何以解民憂?市場監管部門踐行“監管為民”理念,縱深推進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查處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11件,有力破除民生關切的壟斷問題,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寫下以監管護民生的優秀“答卷”。
辦好惠民實事——藥品被壟斷、藥價被抬高,無疑加重了用藥群眾經濟負擔,讓已經飽受病痛之苦的老百姓雪上加霜,也讓國家醫保資金蒙受巨大損失。近年來,醫藥一直是壟斷行為高發的“重災區”。市場監管部門始終保持醫藥領域反壟斷執法高壓態勢,對侵害患者利益的壟斷問題“露頭就打”,從嚴從重查處醫藥領域市場壟斷案件,推動相關藥品降價61.8%,讓更多群眾“用得上藥、用得起藥、用得好藥”。為了糾治醫藥領域的壟斷頑疾,增強以案促改促治實效,市場監管總局制定《關于藥品領域的反壟斷指南》,行業競爭治理和企業合規建設有了長效機制。
破解民生難題——水電氣熱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休戚相關。近年來,相關企業利用壟斷地位限定工程施工單位和材料、強制搭售非必需的產品、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嚴重損害了下游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市場監管部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密切關注水電氣熱等領域競爭狀況,堅決查處燃氣、供水等公用事業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推動相關企業降費用、提質量,有效降低群眾生活成本,減輕經營主體負擔,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保障民生點滴——近年來一些地區機動車檢測、建材、駕校等市場供過于求,容易發生聯合漲價的壟斷行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湖南湘西13家機動車檢測機構、天津10家機動車檢測機構、貴州六盤水23家機動車檢測機構等實施的壟斷協議案件,推動檢測費用大幅下降。新疆依法查處5家巖棉企業壟斷協議案,罰款合計520余萬元,有力保護建筑用巖棉產品生產銷售市場的公平競爭。重慶依法查處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道路運輸協會組織9家駕校從事壟斷協議案,推動培訓價格恢復合理水平,讓群眾享受到更多質優價廉的服務。
一件件民生領域壟斷案件的查辦,是市場監管部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攜反壟斷之利劍、辦民生之實事的生動實踐,傳遞出暖暖的民生溫度。
向新:公正監管守護公平競爭
向“新”而行,需要市場公平競爭保駕護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強監管,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2024年,“雙十一”邁入第16個年頭,電商平臺成交總額強勁增長,購買用戶規模再創新高;各地生產企業備足貨源,電商、物流企業開足馬力,共享消費熱潮……平臺與各類主體共同成長,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這一切離不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024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督導阿里巴巴集團完成三年整改。三年來,阿里巴巴集團圍繞商家的客戶服務、商品管理、營銷推廣、數據分析和物流配送推動產品功能迭代,讓商家經營管理更高效、更便捷,平臺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從核查和評估情況看,阿里巴巴全面停止“二選一”壟斷行為,網絡零售市場環境得到改善,平臺間競爭活力明顯提高,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在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數據法治研究院院長時建中看來,對阿里巴巴集團的反壟斷執法及督導整改,不僅有效維護相關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護平臺內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釋放國家規范、引導和支持平臺經濟持續健康創新發展的積極信號,優化了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與繁榮創新良性互動的發展環境。
落實市場監管總局整改要求,2024年11月下旬,美團宣布投入10億元助力金,向平臺內商家讓利,首批資金預計覆蓋1.5萬家門店,支持餐飲優質商家創新發展。知網提升整改質效,全面停止新簽獨家合作協議,推進歷史獨家協議的變更轉簽,逐步降低銷售價格,取消拆分銷售、搭售、限制用戶在線人數等不合理條件。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本生產要素,維護數據要素暢通流動,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金融數據領域反壟斷第一案,對寧波森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韓偉認為,數據的適度開放與流通對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該案的查處有效打破了相關市場的數據封鎖,促進金融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恢復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為市場的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標準必要專利,是指技術標準中包含的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專利。近年來,標準必要專利越來越成為國際產業競爭合作的焦點。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印發全球首部《標準必要專利反壟斷指引》。“該指引充分體現發展和規范并重的基本理念,兼顧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和實施方利益平衡,構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的制度體系,不僅標志著我國在標準必要專利領域反壟斷制度規則的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也體現了我國在這樣重要和敏感的領域力圖實現保護知識產權與反壟斷之間的平衡。”上海交通大學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先林說。
在全局上擘畫,在細微處著墨。從案件依法查辦、案后釋法警示,到完善相關領域指引,是市場監管部門以維護公平競爭激活每個創新因子寫下的生動注腳,常態化的反壟斷監管執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之源。
向好:優化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
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需要社會各方明法于心、守法于行,離不開加強競爭倡導。
從一域觀全局,于要緊處發力。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許多壟斷案件中,行業協會成為經營者從事壟斷行為的“牽頭人”和“推動者”。為引導行業協會進一步規范自身行為,國務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出臺《關于行業協會的反壟斷指南》,督促行業協會加強壟斷風險識別、評估和防范,為其規范履職設置“紅綠燈”。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舉辦首屆行業協會反壟斷合規能力提升培訓班,聯合中央社會工作部、民政部多措并舉做好指南宣貫實施工作。
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提升經營主體反壟斷合規意識和能力,市場監管總局創新工作方式,主動打造反壟斷合規講堂品牌活動,加強與民政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民航局等部門協同聯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連接政府與經營主體的獨特優勢,面向燃氣、保險、醫藥、民航、機動車檢測、畜牧業等重點領域舉辦9期講堂,主動“送法上門”,推動關口前移,約3萬人線上、線下參加,大力營造崇尚公平競爭的社會氛圍。參會人員表示,反壟斷合規講堂“務實管用”“收獲很大”,紛紛點贊。
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落實反壟斷“三書一函”制度,進一步完善預防性監管舉措,加強重點行業市場競爭狀況評估,綜合運用約談提醒、行政指導、規則指引、行政處罰等梯次性監管措施,不斷提升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效能。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奔馳等5家品牌汽車供應商、Avanci專利池進行提醒敦促,及時防范化解壟斷風險,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執法能力提升年系列活動,舉辦反壟斷執法人才培訓班和首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反壟斷執法辦案業務競賽”,突出“實戰練兵”“以案代訓”,出動執法人員1400余人次參與重大案件查辦,提升全系統執法辦案水平,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反壟斷執法隊伍逐漸壯大。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2025年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市場監管部門將統籌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緊緊圍繞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聚焦民生保障、平臺經濟、自然壟斷等重點領域,強化反壟斷執法,加強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全面推進反壟斷法治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以實干形成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反壟斷一司供稿)